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9-01 16:20:44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6篇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6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

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

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

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十里长街送总理》: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读为突破口开展训练。如何读好,读出感情,如何激发全体同学读的积极性,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读好,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

2、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不约而同”、“牵动”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想说些什么?”从而懂得“牵动”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

3、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加强学法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删、换词句加强比较朗读,促进体悟;引导学生归纳一段的学法,造成迁移。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通过复习第一段内容,带领学生逐渐进入情境。

2、学习第二段

(1)放录像,看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2)自由轻声读第二节,用“——”划出写灵车到来的句子,用“”划出人们的表现。

(这一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进一步读讲作准备)

(3)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4)品词句,入意境

通过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表现、程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小组学习法,互相启发,激发学习积极性。

(5)质疑:为什么都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识水平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

(6)读,表现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读出失去总理的悲痛。读中加强评价。

(7)学习第3节

a、望着灵车,人们想到了什么呢?

先自由读,然后师生接读。

b、比较句子,品味感情。

把第一句的两个“多少”换成“很多”,体会看到周总理的自豪、幸福,并读出这种感情。

c、理解“慈祥”的意思。

为了帮助理解,挂出周总理像,讨论慈祥的含义。

d、激发学生想象周总理的光辉形象。

(学生对周总理的事迹有一定了解,引导他们回忆,有助于更好地入情入境。)

e、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第三段

(1)总结学法,即理思路-品词句-读出感情

(教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理思路,找出写人们心情的句子和人们表现的句子。

(3)品味“牵动”

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理解“牵动”的丰富内涵)

比较两句句子,删去最后一句的“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和原句比较,体会人们希望周总理的逝世不是现实的心情。

(4)指导朗读,背诵

4、简要小结,完成板书

5、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背出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叙议结合,情节生动感人。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分四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观鱼;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后院的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讲“我”看青年画金鱼;第四部分(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讲“我”对青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他是聋哑人,每个星期都来看鱼、画鱼。

本文安排在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对这一单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组训练的重点:在阅读中,能边读边提出问题,边阅读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注意情感体验,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大胆提出新见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如何做事。为后面学习《全神贯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作些铺垫。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具体表现。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将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同步进行,让掌握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习作方法。并且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说教法学法及流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训练和朗读感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中,我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并将学法渗透到教学中去。

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此处隐藏7080个字……续编故事

小木偶现在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他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任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故事,发挥你的想象力,还要尊重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又遇到了小红狐。(和好、惩罚)

我不仅仅会笑

再见熊警官

和老木匠幸福地生活。

成为真正的孩子

……

自编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点评)

布置作业: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走进小木偶的内心世界,亲历了小木偶的情感历程,自然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就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的舞台。而续写的环节,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教材

1.教材简析

《中彩那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修理厂的技工,一次无意买中了大奖,但因买中了大奖的彩票是他同事让他代买的。在家庭的困难和诚信两者之间他陷入了痛苦的矛盾当中,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选择了诚信,把大奖还给了同事这一感人故事。课文第3-9自然段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全过程。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通过人物的神态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技能目标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课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的理解。

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把读的训练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启发诱导法。“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点及学生勇于探索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3.情境创设法。“入境始于亲”,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亲”入课文当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和引导着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合作学习法。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学生互学互鉴,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

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促情激趣

1.组织“幸运大抽奖”的游戏活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后,询问“中奖者”:你的心情任何?让中奖者发表“中奖感言”。

2.板书课题“中彩那天”,诱导: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与中奖有关的故事。

3.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本环节中我以游戏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体会中奖者的心情,为感受父亲形象打下基础。)

㈡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说说对父亲的印象。

3.学习生字词。(“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遵循认识规律——“感知——重现——理解”)

㈢梳理经过,复述课文

1.让学生再读课文,掌握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准备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进行评价。(本文的故事性较强,适宜进行复述训练。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进一步领会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㈣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组织探究:在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母亲、我、父亲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从哪看出来?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组织探究:“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4.组织探究: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下?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各组代表汇报)

5.组织讨论:母亲的话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人一旦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

7.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了什么是“道德难题”,并感受父亲解决道德难题的不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㈤回归整体,领悟写法

1.让学生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2.提问:这三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让学生比较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领悟作者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旨,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好的板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我的板书以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层次清晰,主题明确,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又能帮助学生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5.中彩那天

开头:诚实守信=财富

起因:父亲(神情严肃)

经过:父亲(闷闷不乐)首尾呼应

结果:父亲(特别高兴)

结尾:最富有的时刻

《有关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