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

时间:2025-09-01 16:20:31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1

【学习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根据所读内容,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二、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三、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作简析。

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醍。

⑵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四、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七 ……此处隐藏2571个字……气候的主要特点,描绘你所观察到的景物,并表达你对秋天景物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幻灯片7〉

(要求简练明确,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六、课外练习作业

课后观察周围的景物,写2-3则观察日记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的作文。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心感受自然。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对一个地方有感觉时,你就会喜欢上这个地方的一切。”换个词语来说,那叫“爱屋及乌”。温暖的冬天很多地方都有,不仅济南,雷州也有;而作家老舍却偏爱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看一下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点,对老舍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二、走近作者

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其中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可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他说的这位中国作家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到祖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济南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并称其为第二故乡。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三、教师泛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给生字词注音;划出文中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四、字词积累:

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五、内容讲解(提问的方式)

1、齐读第一段

2、。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特征)(天气)温晴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这个特征的?(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

3。作者对于冬天的济南怀着怎样的情感呢?第一段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喜欢珍爱“宝地”,北京和伦敦都是古都名城,而且北京还是老舍先生的故乡,可先生却把这个词给了济南,喜爱之情由此可见。)

4、齐读后面部分

5、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山景: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晴(阳光朗照图)

(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雪后初晴图)

(3)城外的远山——淡雅(雪后远山图)

水:绿、清、亮(空灵水晶图)

5、小结:这样的冬天你们喜欢吗?文中渗透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文章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并给我们具体的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致,城、山、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济南有这样的冬天,我们不能再去责怪他的偏心了。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好的句子,现在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把你们认为好的句子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觉得它好。

二、研读欣赏

1、全体朗读课文。

2、学生讲读优美的句子,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的作用)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

“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4、请学生用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的家乡

5、写作借鉴:

(1)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①直接抒发感情。通过对比突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遐想……”

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虚写传神的佳句,加上文章写实物的形象,既模状又传神。

6、《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都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总结:冬季是一个比较寒冷的季节,但老舍笔下的冬天,却让我们感觉不到寒冷。这除了有赖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还需融入感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都带着感情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也会让你有意想不到发现。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摘抄文章精彩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

热带(日光毒)温晴

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山景:(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晴(阳光朗照图)

(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雪后初晴图)

(3)城外的远山——淡雅(雪后远山图)

水:绿、清、亮(空灵水晶图)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