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315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时间:2025-09-01 16:20:19
315主题班会活动教案(通用7篇)

315主题班会活动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15主题班会活动教案(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15主题班会活动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面对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消费方式受到了挑战,儿童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了经济生活,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技巧与维权意识,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当今孩子们手上都有零花钱,却不知如何花,滥买的一些不合格产品,正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还有部分孩子盲目消费,不顾家庭情况互相攀比,给家庭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且孩子们的消费知识多数是在生活中自主体验中学会的,没有系统的关于消费的科学指导。本次班会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导孩子们积极、愉快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思路

力求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培养合作意识,通过以下环节:通过游戏“看商品猜价格”让孩子们明白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探究如何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好办法,接着通过“火眼金睛”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学问后,再亲身参与活动,辨别食品的伪劣。第三环节“我的权益我做主”,通过与学生交流,从学生自身的经历出发,懂得买到不合格商品的解决办法,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生活,掌握生活的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会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辨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行为与习惯:组织开展相关商品的调查活动,能够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尝试了解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比较适合的商品,并知道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情感与态度: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在活动中体验购物的乐趣,学会开心购物,激发快乐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价格变化的原因,学会选择比较适合的商品。

2、知道包装袋上的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辨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难点:

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知道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五、活动过程

课前互动:

1、热身运动:《幸福拍手歌》

2、猜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请听好:

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打一字)

真棒,就是聪明的聪字。(出示板书“聪明”)

在学习中,我们要做到耳到——认真倾听,眼到——仔细观察,口到——积极发言,心到——用心思考,(边说边指出“聪”的各部分)这就是聪明的你成功的秘诀,老师还给表现最棒的小组带来了聪明花,哪组得到的花儿最多,精彩奖品等你拿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逛超市吗?都会去买些什么呢?

我们去超市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消费,我们就是消费者,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聪明的消费者。(出示板书)

二、在活动中学

(一)看商品,猜价格。

要想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首先要学会了解商品的价格。课前,同学们也做过调查,相信有很大的收获。同学们喜欢看过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购物街”这个栏目吗?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看商品,猜价格”这个游戏了,今天,老师把这个游戏也搬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你们也亲身体验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老师出示一件商品,同学们可以猜猜它的价格,但要求在小组内讨论后出价,由每组的小组长报价。谁的小组报的价格接近真实的价格,这个小组就胜出,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2、出示“谷粒谷力”、“笔袋”、“广味源儿童酱油”等几件商品,并猜价格。

3、商品的价格差异居然这么大,那我们平时如何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呢,你有什么妙招吗?

  315主题班会活动教案2

一、班会时间:20xx年3月9日

二、班会地点: 教室

三、班会目的:熟知消费者权益

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而我国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且自我国立法制定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每年的3、15就和消费、维权、打假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一个高消费的社会群体,眼中或许只有麦当劳、肯得基却不知有消协、消法,只知消费却不懂维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为提高同学们的维权意识,特开展此次主题班会。

四、班会形式:

可开展辩论赛、座谈会、PPT课件讲解等,具体由各班团委自行决定。

五、班会主题资料(仅供参考,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其他符合主题的材料)?

前言资料:不久前,《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职场陷阱坑苦学生,大学生维权率只有10%》的报道,报道指出当今大学生虽然有知识、有理性、综合素质较高,但维权意识不强。而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维权比例只占10%,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11%)。

大学生在购买产品、中介服务、求职就业领域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日益严重。且购买时尚、电子、影像等消费产品时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低劣、实物与广告宣传差距过大、大学生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电器时售后服务极为缺乏等;而中介服务方面,受到投诉最多的.莫过于房屋出租中介,兼职介绍中介,他们从不同方面对大学生这一跨立在社会和学校的中间团体的权益进行了侵害。而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也选择了沉默,这样合适吗?

权益案例资料:上海理工大学2012级的学生陈马在期中考试后就开始联系寒假兼职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试时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从11月10日开始,我先后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让我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小马说,几经考虑之后,11月12日,刚参加完期中考试的她就和同学一起来到了街道口的某大厦上的一家中介公司,每人交了120元的“信息费”。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她们一年内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信息,可两个星期过去了,中介公司并没有主动给她们提供信息,她打电话询问时,中介找了几个公司让她们去面试,而面试后,她们才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并没有委托中介来招聘。据小马介绍,像她这样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的同学太多了,由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中介交涉,拖了一段时间后就只好放弃了。

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对此你怎么看?……此处隐藏2643个字……作斗争。

(3)思想觉悟目标:增强作为消费者的权利义务观念,正确行使消费者的权利,自觉履行消费者的法定义务。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

(2)“消费者要依法维权,以及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设计构思

1、基本设想: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既要挖掘出教材内容的内在涵义和各个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要充分利用教材小字部分的案例、辅助图片和小资料栏目。

(2)积极推动和引导学生参与。运用课前搜集案例、课中自学、讨论、思考回答、课后踪迹、练习等多种方式,推动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注重学以致用,培养探究意识。在教材知识学习完了以后,利用最近发生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

(4)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体现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2、教学用具:多媒体

3、课前准备:学生搜集1-2则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教师进行分类评议,并选取3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进入新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协助我进行一个调查。

(投影)假如你购买了一本《智慧背囊》,回家后发现里面缺页,也就是一部分内容没有。当你去要求书店老板更换时,书店老板拒绝更换,你会选择以下哪种处理方式?

A、自认倒霉,下次不到这里来买书了

B、同他讲道理,坚决要求更换

c、向工商局举报

D、找几个朋友把老板打一顿,然后要求更换

E、分别统计选择各项的人数,并指几名代表说明理由。

那么,从法律角度来说,哪些处理方式是可取的、合法的?又有哪些相关理由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课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学习新课:

1、自读、思考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思考题”预习本框内容。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⑴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⑵我国建立了哪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

⑶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⑷公民作为消费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哪些法定的义务?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请大家观察课本第41页的漫画。漫画中的“你”指谁?(消费者)“毁你”、“宰你”、“蒙你”、“害你”、“骗你”、“坑你”,所表明的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我来保护你”中的“我”是谁?(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

(师)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专门制定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那么,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生)略

(多媒体展示: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师)请看消费者享有的第(1)项权利:保障安全权。它的含义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例如:“我来保护你”的漫画中,这位女士本来希望美容,结果却被经营者弄得毁了容,经营者的行为就侵犯了这位女士的保障安全权。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了“保障安全权”的含义,再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权利。下面,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同学针对一项权利,讨论它的含义,并举例子说明。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说明该项权利的含义,并举一个例子说明。

(学生讨论)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允许其他学生补充;个别组没有代表发言的,由教师说明。)

(师)对于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用2分钟时间,请大家快速记忆这九项权利。

(指名背诵)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漫画,大家区分一下漫画中的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多媒体展示漫画,学生自由作答,教师引导评价。)

3、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

(师)在商品服务市场上,经营者往往处于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而消费者则往往处于劣势,其合法权益容易受到经营者的侵害。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依法建立了哪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机构?

(生)略

(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把这些组织机构概括出来。

(生)略

(师)课本第42页和43页的图片,分别体现的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哪一机构?

(生)略

4、消费者要依法维权以及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

(师)有了上述组织机构的保障,消费者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除了上述组织机构保障以外,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生)略

(师)对此,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哪些具体的规定?

(生)略

(师)现在,我读几则大家搜集的比较好的案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分析略)

(师)在上述案例中,许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了消费争议。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了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生)略

(师)(指名读第44页两则小字案例)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则案例中的消费争议,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5、消费者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国家建立组织机构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也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消费者有哪些必须履行的义务?

(生)略

6、案例深化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对于课前我们进行的调查,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为了加深对刚才所学知识的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关注今年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多媒体展示)

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一)“空壳奶粉”喂死婴儿

在安徽阜阳的农村,从去年开始,有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现在阜阳已经有8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而令人意外的是,导致这些婴儿身患重病甚至夺去他们生命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食用的食品——奶粉。

根据阜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所出示的检验报告,这些婴儿平日所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仅为1%,而根据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0-6个月的婴儿奶粉蛋白质含量应为12-18%。这些奶粉被人们称为“空壳奶粉”。

(二)“黑心”商家制售假冒奶粉

阜阳市疾控部门收到13位患儿家长送检的13种奶粉,经检验全部不合格。

《315主题班会活动教案(通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